编者按: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激励全体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在第41个教师节这天,我校青年教师围绕“弘扬教育家精神,践行师德我先行”主题开展交流讨论,分享思考与实践。发言中,多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,从不同视角阐述了他们对教育家精神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解。从深耕远程教学、搭建终身学习桥梁的探索,到关爱每一位学生、助力成长成才的担当——老师们用质朴的话语诠释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使命,用具体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。这些发自肺腑的分享,既是对师德师风的深刻感悟,更是全体开放大学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的铿锵誓言。现将精彩发言摘录刊登,供大家学习。
吴婧婧,女,中共党员,2013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汉语言文学专业责任教师,教研室副主任。
谈及对教师职业的认知,十五年前,怀着对教育崇高的追求,捧着教书育人的恒心,带着无私奉献的力量,我走出高等师范院校,便站上了三尺讲台。从县委党校到开放教育,从学历教育到社区(老年)教育,现在又以招生服务为主回到开放教育。这些年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:教师的使命,早已超越了“传道授业解惑”的表层定义,它与 “教育家精神”紧密相连,与“师德”同频共振。虽然对象有变化,服务有侧重,但越是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学员,才会更真切感受到他们怀揣的梦想,我们的价值也正是见证他们梦想的实现。我才真正明白,教育家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,而是融入日常教学的坚守;师德也就具化成每一次与学生的眼神对碰、耐心答疑、反复提醒。这份职业,因教育家精神而崇高,因师德践行而温暖,它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,收获着超越物质的精神富足——那就是车间里机床旁有学员专注的眉眼,社区网格中藏着学员奔走的脚步,村头田埂上留着学员忙碌的印记,警灯下、病房里、讲台前、军营中,每一份坚守的岗位里,都有我们曾浇灌的星光。我便懂得,这就是教师职业最珍贵的价值。
胡赛丽,女,2012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金融学专业责任教师。
教育家精神是个大而抽象的概念,用一句话概括为: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,以人格和智慧立德树人”的奉献和使命。它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,也树立了奋斗的标杆和精神的灯塔。作为一名池州开放大学的教师,我们所面对的学员,是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求知者,他们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重担,依然怀揣梦想,重返课堂。这份对知识的渴望、对提升自我的执着,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、更特殊的要求。弘扬教育家精神,其意义显得尤为特殊。它要求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员人生进步的助力者和精神成长的引导者,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,投入更深的关爱,探索更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,真正做到“有教无类,敬学广惠”。而师德,正是教育家精神的人格化基石和日常化实践,它并非是抽象化的概念,而是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中每一个细节之中。践行师德,我必先行,是一种承诺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作为开放大学的教育工作者,我们更应率先垂范,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我将与各位同仁一道,自觉锤炼师德师风,以更饱满的热情与更专业的素养,投身于开放教育事业中。
朱青萍,女,中共党员,2022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法学专业责任教师。
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多元——有职场人利用碎片时间追逐学业梦想,有宝妈在照顾家庭之余渴望自我提升,还有不少人在而立、不惑之年重新走进知识的殿堂。这份特殊的教育场景,更要求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,将师德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弘扬教育家精神,首先要坚守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。开放教育的课堂没有围墙,但我们的育人使命始终清晰。我们要把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每一次线上授课、每一份学习指导,让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,更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践行师德,关键要立足开放教育的特点,做到“以生为本、创新服务”。面对学生们不同的学习基础、时间安排,不能用“一刀切” 的教学模式,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。记得有位学生曾留言说:“白天要上班,晚上要陪孩子,只有凌晨能挤出时间学习。” 看到这条消息,我立刻调整了答疑时间,增设了深夜在线辅导岗,还为她定制了个性化学习计划。践行师德,还要永葆“终身学习、精进不休”的追求。近年来,我积极学习直播授课技巧、开发交互式学习资源、探索 AI 赋能的个性化辅导,就是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更易获取、让学习过程更高效有趣。
何琪,女,中共党员,2012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学前教育专业责任教师。
今年2月27日,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“教育家精神”2025年全国巡回宣讲报告会。让我深刻体悟到:教育家精神不是高悬橱窗的标语,而是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”的理想信念,是“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”的育人智慧,是“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”的躬耕态度,是“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”的仁爱之心。我们的学员群体多元,有的是在职人员希望提升专业技能,有的是社会人士渴望弥补学历遗憾。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教育优势,通过直播授课、录播课程等多种形式,帮助他们克服工学矛盾,真正实现“时时可学、处处可学”。践行师德,我们要以“乐教爱生”为核心,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学员。开放大学的学员大多面临着工作、家庭和学习的多重压力,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焦虑、迷茫甚至退缩的情绪。我们应拿出更多的耐心、爱心和责任心,关注每一位学员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需求。此外,我们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。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,加强师德修养,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做到廉洁从教、为人师表。
冯鑫,男,2010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市场营销专业责任教师。
作为开放教育战线上的学籍管理员,我们虽不常站在聚光灯下,却始终守护着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。在开放大学的学籍管理工作中,我们始终践行着教育家精神,保证为每一位学员建立健全学籍档案,从顺利入学到圆满毕业全程保驾护航,让每位学员进入校园后都能无后顾之忧。同时我们坚持用创新服务推动发展,仔细核对每个程序,将人工审核误差率降至最低,构建提前毕业审核机制确保学员顺利毕业。对于有学位追求的学员,我们会清晰告知学位条件并及时、精准地上报学位材料,全力满足学生的所有合理要求。在师德践行方面,我们注重三个“温度”:政策执行的精度。在学籍异动中既严守制度又传递关怀,为每位学员创造最佳学习环境;服务对象的广度。从18岁青年到 80 岁银发学员一视同仁,始终不忘初心、平等对待;技术应用的深度。让区块链技术成为教育公平的守护者,扎实做好学籍工作的每一步。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籍管理者,我们更有坚定的宣言:做教育公平的守门人,让每个合法学籍都得到尊重;做终身学习的铺路石,为学分积累构建可靠通道;做数字教育的护航者,在信息洪流中筑牢数据安全堤坝。
蔡颖,女,中共党员,2025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教师。
教育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,塑造着一代代人的价值观,教育家精神则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,而“师德”正是这份精神落地生根的载体。作为开放大学的青年教师,我们应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价值标杆。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着为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培养人才的时代重任,培养有家国情怀、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;其次要修身律己,在日常言行、网络社交等方方面面,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;再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,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,精心设计教学环节;还要永葆仁爱之心,倾听理解学生,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。最后,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“向前看”,还要“常回头”,反思自己的不足,做到“吾日三省吾身”。总之,教育家精神不是悬在空中的“灯塔”,而是我们脚下的“路”。让我们筑牢理想信念,恪守道德情操,秉持躬耕态度,努力做学生爱戴、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好老师。
吴雨,女,2025年入职池州开放大学,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师。
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池州开放大学的新教师,能够在第41个教师节这样特别的日子里与大家交流和发言,我感到非常荣幸。在此,我愿与大家共勉三点:第一,以真挚的信念践行家国情怀。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。教师的价值,不止在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引领方向、塑造灵魂,我们应当把个人追求与国家使命紧密相连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育人不凡的价值。第二,以终身学习的理念成就自我。学无止境,教亦无涯。知识迭代日新月异,唯有不断学习,才能不断成长,方能更好地引领学生,也能更好地履行开放大学“终身学习”的理念。第三,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追求锤炼品德修为。我们需时刻注意以德立身、以德育人,在工作中如此,在生活中亦是如此。这样方能做到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。新学期就像一本刚刚打开的书,每一页都充满未知与希望。作为一名刚转变身份的新教师,我衷心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,也深知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。我会尽我所能,不懈努力,不断前行,跟随时代的脚步,为池州开放大学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。
(初审:蔡颖;复审:项雷;终审:张俊琴)